重回真实的历史现场(抗战文艺作品巡礼)
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,既有镌刻在民族记忆中的抗战文艺经典重登舞台,也有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持续上新。新创作品、新编经典如何深刻阐释伟大抗战精神,进行了哪些有益的艺术探索?本期“抗战文艺作品巡礼”,邀请创作者与专家共同讲述。
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,既有镌刻在民族记忆中的抗战文艺经典重登舞台,也有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持续上新。新创作品、新编经典如何深刻阐释伟大抗战精神,进行了哪些有益的艺术探索?本期“抗战文艺作品巡礼”,邀请创作者与专家共同讲述。
目睹这一幕的聂耳如鲠在喉,很快与田汉合作新歌剧《扬子江暴风雨》,其中的《卖报歌》传唱至今。1937年四行仓库保卫战,崔嵬、王震之等人提笔写就《八百壮士》剧本,歌颂中国军人的不屈精神。1938年台儿庄大捷,锡金、罗荪等人在欢庆游行队伍中开始酝酿《台儿庄》的创作。
《团结就是力量》是中华民族在血与火的历史中锻造出的抗战精神的写照。80多年来,歌曲的旋律穿越时空,将人们的斗志豪情凝结成钢铁,一次次唱出我们面对困难的坚定信心。
电影《风云儿女》诞生于1935年5月。影片讲述了抗战时期青年诗人辛白华与好友梁质夫流亡上海,走上革命道路的人生转变。它如同一炬烽火,燃于民族危亡的暗夜,其光影与旋律穿越九十载,激荡回响至今。尤其是由田汉作词、聂耳作曲的《义勇军进行曲》,首次在《风云儿女》中唱响
美术创作如何凝聚民族精神力量?近期,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一场小而美的展览——“星火归聚:现代版画会与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”,通过一件件作品与文献,缓缓拉开抗战美术的序幕,带领观众回到新兴木刻运动蓬勃兴起的年代。